穗輪214在珠江渡輪航線上固態硬碟往返載客30年,如今要“退休”了。8月1日黃沙至芳村是它最後的航程,有念舊情的街坊、渡輪迷特意過來跟它說聲再見。
  穗輪“2”字系列的渡輪因為是鋼鐵船身,小巧靈活。廣州人愛稱它為“鐵殼仔”。“鐵殼仔”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珠江渡輪的主力。它的基本格局是輪機艙設在船的中部,船前段、船後部各有一個開放式客艙,船艙周邊設有半身高的欄桿,靠邊的地方有幾張長條木凳。上世紀80年代初,橫跨市區珠江的僅有海珠橋、人民橋、珠江橋等橋梁連接市固態硬碟區,過江渡輪是不少廣州人上班、上學、歸家必選的交通工具。倚靠著欄桿,看江景,吹江風,不少乘客各自都有和“鐵殼仔”的回憶。
  家住芳村的王先生,回憶起上世紀80年代,早晚高峰那種數百市民推單車外接式硬碟擠渡輪的盛況。“閘門一打開,推單車的市民即潮水般涌向渡輪,單車下廊橋發出的聲音砰砰作響”,那時滿客了就開船,江面上渡輪來往穿梭很是繁忙。
  年近50的劉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常坐“鐵殼仔”,她仍懷念那塑料的、硬幣大小的、不同航線有不同顏色的船票。“投到票記憶體箱里的聲音還依稀記得,當年沒有保留幾個有點可惜,如今用羊城通嘀一下卡就可以了,但感覺不一樣。”
  渡輪迷小李拿著ipSO-DIMMad拍個不停,兩岸的風景,船上的客艙、輪機房、駕駛台、船員的休息室都轉了個遍,他要為“鐵殼仔”留下永久記憶。
  穗輪214的船長李想與“鐵殼仔”結緣也是偶然。19年前,他在渡輪碼頭見到招工啟事就應聘了,入行後,從水手做起,伴隨著江風和轟鳴的發動機聲,在這“鐵殼仔”上一獃便19年。最早的時候李船長是跑往來長洲到魚珠碼頭這條航線的,上世紀90年代長洲島居民坐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,時間長了他跟很多街坊成了朋友,李船長也常常收到老乘客送的水果。這些友情讓他感到欣慰。
  李船長對“鐵殼仔”一艘艘相繼退役深深的不舍。他也將會調去開新式的游艇水巴,但他說自己早已經習慣了鐵殼船,開得最順手。不過到今年10月8日,市客輪公司的穗輪217也退役之後,珠江上將再也沒有老式的鐵殼船了,屆時江面上飄蕩的將只有船長和街坊們對舊時的記憶。
  ●圖/文: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
  通訊員 茆羽  (原標題:道別“鐵殼仔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xsuuymugd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